0

中老年要正视生活嬗变 中老年的情绪和情感(经典六篇)

浏览

994

文章

6

篇1:中老年要重视生活嬗变 如何保持心理平衡

全文共 1624 字

+ 加入清单

生活中如何保持心理平衡是人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1)对自己不苛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抱负,有些人把自己的抱负目标定得太高,根本实现不了,于是终日抑郁不欢。这实际上是自寻烦恼。

有些人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要求十全十美,往往就会因为小小的瑕疵而自责,结果受害者还是自己。

为了避免挫折感,应该把目标和要求定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懂得欣赏自己已取得的成就,心情才会自然舒畅。

(2)不要处处与人争斗

有些人心理不平衡,完全是因为他们处处与人争斗,使得自己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其实,人与人之间应和谐相处,只要你不敌视别人,别人也不会与你为敌。

(3)对亲人期望不要过高

妻子盼望丈夫飞黄腾达,父母希望儿女成龙成凤,这似乎是人之常情。然而,当对方不能满足自己的期望时,便大失所望。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道路,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何必要别人符合自己所制定的标志呢?

(4)适当逃避

在现实中,受到挫折时,应该可以暂时“逃跑”,去做你喜欢做的事。如去运动、打球、读书、欣赏等,待心境平和后,再重新面对自己的难题,思考解决的办法。

(5)适当让步

处理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尽量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

人与人之间难免有利益争夺,只要大前提不受到影响,在非原则问题方面,在小事情上面,不要过分坚持,以减少自己的烦恼。

(6)对人表示友好

生活中被人排斥,常常是因为别人有戒心。如果在适当的时候表示自己对他人的善意与友好,伸出友谊之手,隔阂自然就会减少,心境自然就会变得平静。

(7)找人倾诉烦恼

生活中有烦恼是常事。把所有的烦恼都闷在心理,只会令人抑郁苦闷,有害身心健康。如果把内心的烦恼向知己好友倾诉,心情会顿感舒畅。

(8)快乐忘忧

在人生的旅途中,千万不要让那些悲哀凄凉、恐惧、忧虑、彷徨的心境困惑着我们。

不要让那些不愉快的事情及诸多的烦恼笼罩在心头,因而失去了前进的动力。不管命运如何,都要尽量泰然处之;以不变应万变,心境自然就会平静。

(9)有一点兴趣爱好

兴趣爱好是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的重要条件,不但能条件情绪,舒缓压力,还能增长新的知识和乐趣。绘画、书法、种花、雕刻等,都可以让我们拥有好心情。

(10)知足常乐

有些人心理不平衡,完全是因为攀比心太重,处处以同事或邻居作为竞争对象,迫使自己常处于紧张状态。人如果能够淡泊名利、荣辱不惊,就很容易做到心理平衡。

生活本身充满了矛盾。可老年人若是以老眼光看新问题,有些问题定然看不惯,因为生闷气、发牢骚。生气恼怒对老年人极不相宜,为了避免意外,老年人应有自控能力,学会如何保持心理平衡。

(11)老有目标

老年人要不服老,老有所为,就要有远大的生活目标。但也不要对自己过分苛求,要把目标和要求定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对社会进程中某些不良现象要正确对待,相信问题会得到解决。要树立长寿信心,学习、生活有计划,有要求,一步一个脚印去做,使离退休生活充实而有趣。

(12)发挥余热

离退休了有生之年,继续发挥余热,你就能享受继续奉献的乐趣。生活中医要助人为乐,乐意助人可以证实自己的价值,更可以获得珍贵的友谊。不要处处与人竞争,与人相处“和为贵”。

(13)顺其自然

对子女、对他人期望不要过高,否则,期望变成失望,带来不要的痛苦。对子女的事不要什么都管,要因势利导,顺其自然。时刻牢记“知足者常乐,能忍着自安”的名言。

(14)学会沟通

遇烦恼要向家人及亲朋好友倾诉,以沟通信息,敞开心扉,取得帮助。如聊天、参加健身活动、外出旅游,都可以充分获取人间真情和欢乐。沟通是理解的桥梁,容易赢得心灵的贴近。

(15)自我平衡

平衡心理关键在于自控能力。遇事一定要冷静,即使是遇上不顺心的事,也要保持冷静,桑拿死而后行,将不良情绪的惊涛骇浪清醒而理智地引向平衡的彼岸。生活经验证明,不生气、不上火是保持心理平衡的最佳法宝。

(16)放松心情

培养有益身心的健康爱好。打打门球,听听音乐,下下棋,跳跳舞,多参加一些问题活动,心情自然舒畅。一句话“放松”对保持老年人心理平衡十分有益。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中老人要重视生活嬗变 中老年再婚心理调整

全文共 1929 字

+ 加入清单

1、老年人的黄昏恋

和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一样,中国的老年人口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老年问题也多了起来,其中老年人恋爱和再婚的问题越来越得到社会的关注。

近年来,老年人再婚在我国已逐渐增多。我们常常可以听到或看到一些孤独老人找到了合意的老伴,重新过上舒心的家庭生活的事例。但是,老人再婚,在社会上还存在不少障碍。

传统习俗对老年人再婚持否定态度,很多现代的年轻人对自己年老的父亲或母亲再婚,感情上也转不过弯来。

有的认为独身老人不愁吃不愁穿,为什么还要结婚呢?难道还那么迷恋房事生活吗?

人们往往忽略,老年人的再婚不仅是生理上的需要,也是心理上的需求。

2、再婚老人几种常见心理

老人丧偶者,很想再找伴侣,他们认为子女各自已建立了小家庭,难以照顾自己的生活。虽然,子女多的能够体贴和尊重他们,但两代人在情感、需求和行为上的方式都有一定的差别。

子女的情感、行为以及多么周到的照顾均不可替代老夫老妻知觉那种时有的情感和行为。

丧偶的老年人很多难言的苦衷,哪怕是一般的生活琐事,也有不便让子女去做之处,何况性爱及情爱的伴恋就更不用说了。

对于中青年守寡至老年的妇女,由于年轻时考虑子女尚小,其成长和教育问题促使他们没有嫁人。

辛辛苦苦把孩子抚养长大成家后,孩子们忙于经验自己的小家庭,对其母亲不加关心、照顾,因而要求再嫁。

有的老年人则是由于子女虐待歧视渴望再婚。他们无法忍受子女对其冷淡、歧视甚至仇的生活,他们为得到精神上的慰藉,渴望寻找到新的伴侣,另找家庭温暖。

还有少数的独身老人是因为中青年期离婚后,由于当时要抚养教育子女,因经济负担或其他原因没有再婚,现在年岁大了,精神上没有寄托,生活上需要照顾,希望再婚。

3、老年人再婚的障碍

现实生活中老年人恋爱和结婚常常会遇到种种的干涉和阻力,引起家庭纠纷,家庭关系紧张,甚至造成悲剧者也屡有见闻。

通常造成老年人再婚的障碍主要有一下几种:

(1)老年人本身旧观念

传统的观念把老年人再婚看成是不光彩的事,怕再婚引起别人的耻笑。他们认为对欲望冷淡才是高尚的,自己都这把年纪了,还谈什么恋爱。

他们没有想到,老年人也是人,他有权利按自己的意志来自由恋爱和结婚。

(2)子女影响

有许多老年人再婚受到子女的反对。好不容易谈妥了婚事,就因为子女关过不了而被迫解除。

老年人双方都有意,就是结合不了。小辈们把父母永远钉在了“父母”的位子上,而不是把他们看做同自己一样的人。他们根本没有为父母想过,风烛残年的父母是单身孤零零地活着好呢,还是幸福地有意义地生活着好呢。

子女反对老年人再婚一般有几种理由:担心遗产会落入他人之手;不愿照顾护理后母(继父)等。因经济原因反对的占绝大多数。

有积蓄的老年人再婚,受到子女干涉阻止的,比积蓄不多的老年人再婚要严重的多。无经济来源的老年人再婚,遭到子女反对干涉的就少些。

(3)居住及经济条件影响

在目前居住条件偏紧的情况下,增多的家庭人口,会影响现有的居住条件。此外,有些老人缺乏足以维持独立生活的收入,因而,造成老年人再婚障碍。必须健全社会性保障制度,同时,使老年人认识到应把遗产投资到自己的老年生活中去,才能消除把这一障碍。

(4)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一方面指社会舆论对老年人再婚的压力。有些人认为老年自傲混是耻辱的,有些人认为老年人再婚不符合我国国情。特别是有的老年人比自己轻的中年寡妇结婚,社会舆论的压力更大;高龄老人要求再婚,更是舆论哗然。另一方面,社会缺乏为老年人恋爱、结婚服务的咨询机构和专家。即使有不少婚姻介绍所,大多数是面向青年人的。

(5)老年人再婚后的心理恢复

老年期是丧失期,将失掉金钱、健康、配偶等。正因为如此,也是容易丧失生存意义的时期。老年人要生活得充实,其最根本的条件有:

1、经济上的保障;

2、身心健康;

3、要有能够从心理相互谅解的对话人;

4、要有益于别人的工作及作用;

5、能得到适当的性满足。老年期的恋爱与结婚,在多数情况下,起着能使这些条件得以满足的作用。

所谓欲望,并不单纯意味着欲望满足。从广义上来讲,老年期的欲望,就是满足相互认为还有必要的一种感情,使双方得到相互鼓励,增强团结,分享欢乐;进而使双方的情绪得以满足,既能打消孤独感,又增添了自信心。

大量的事实证明,做好老年人的再婚工作,对社会,对家庭,对老年人的健康长寿均是有益的,尤其是对鼓励、支持老年人充分发挥余热,完成为竟的业绩是不可缺少的,应当从法律上予以保护,从道义上给予支持。这样做不仅使希望自再婚的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而且对整个社会也有很多好处。

(1)有利于减轻子女的精神负担。

(2)有利于抚育下一代。

(3)有利于减轻国家对孤老者负担。

(4)有利于减少和防止嫌弃和虐待遗弃老人行为的发生

(5)有利于使老年人的精神得到安慰,心理健康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中老年要正视生活嬗变 怎么才能算心理健康

全文共 2592 字

+ 加入清单

怎么才能算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要求内外兼顾,对外,要人际关系良好,行为符合外界的规范,又能满足自己心理需要,才是心理健康人的特质。

心理健康说到底是一种人生态度。心理健康的人,有目标,但目标不要太完美;既要积极进取,又要证实客观现实;有一定程度弹性的道德准则。

心理健康并不是心理平衡。心理健康并非平衡与适应状态,而是处于两级的中间位置。

通常人们把适应理解成对周围环境的顺从,把平衡理解为内心无冲突,但这并不是心理健康。

因为如果“平衡”就是健康,那么一个满足现状,没有追求,不思进取的人,内心就很平衡,因为他不会有挫折感,也没有冲突。这样的人健康不健康?如果说“适应”就是健康,那么现在社会上的人见人说人话,逢鬼说鬼话,左右逢源,上下讨好,这种人算不算健康?上述两种人也未必快乐,其心理也未必正常。

每个人都渴望时时注意,事事顺心,但事实上“生活有苦也有甜”。当面对认识固有的烦恼和时代变革带来的种种困惑,面对疾病的纠缠、追求的失落、奋斗的挫折、情感的伤害、学习的压力等等困扰时,不良的情绪体验油然而生。

如果对不良情绪不能正确对待,不加以及时调节疏导与释放,就会影响人的工作、学习和正常生活,继而导致身心疾病,危及人的健康。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过程,因为心理健康不是说没有遭受挫折,么有冲突,没有痛苦,而是能够有效地进行调整,并在这种状态下保持良好的效率。

从心理角度来说,人的情绪总有一种处于平衡状态的需求。当心理平衡时,人就会感到心情愉快,精力充沛,信心百倍。而当心理失调,则会令人情绪多变,喜怒无常。人们疾病的第一致病因素是心理和精神因素,因此人们遇事不可片面、偏激。

心理失调时,我们需要从哪些方面来维持心理的平衡

(1)增强适应能力

要努力调整自我,增强适应能力,学会对各种现象作出客观的分析,正确判断。在生活中遇到矛盾不退缩、不逃避、不忧愁、不沮丧,一定要鼓起“迎着困难上”的勇气,把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障碍看做是磨砺意志、增长才干的一种“财富”,而不是把它当做负担。

常说的降低自己的期望值,增加自己的宽容度也很重要。加重自身的“得意”砝码,应该说是一种更有效的办法。人生各方面的“得意”,加婚姻的美满、身体的健康、事业的成功、子女的出息、财产的富裕、友人的情谊等,你拥有越重的“砝码”,你就能平衡越大的失意。

(2)注意调节情绪

现代医学认为,人的情绪倾诉愉快时,代谢都处于平衡的协调状态,体内的免疫活性物分泌增多,抗病能力增强。不良情绪可导致高血压、冠心病、溃疡病,甚至癌症的发生。要善于条件情绪,正确对待发生的心理冲突,做到胸怀坦荡,乐观开朗,温和乐观,心静安宁。

(3)善于解脱

人生征途上常是顺境与逆境交替,失败与成功并存,欢乐与困恼同在。要做到遇事想得开,不钻牛角尖,身处逆境时进行自我安慰、自我解脱。

遭遇受到挫折、不幸或失败,沮丧万分,一时想不开,为尽快获得心理的平衡,有必要来寻找几条理由,为自己的遭遇作合理的解释,这叫自我安慰,对缓和一时的思想扭结是有效的;但不可经常使用,最根本的还是采取积极的调节措施。

(4)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首先要理解、尊重他人,真诚相待,“以心换心”。理解与宽容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的两大法宝。相互关系能促进心理健康,助人为乐是美德。要善于帮助别人,乐于助人的同时也要接受别人的帮助。

当一个遇到挫折、压力的时候,首先要学会自我调节,建立起完善的心理防御机制。如果通过换位思考,多层次、多角度思考,仍然无法排解郁闷的情绪,就应寻找亲人朋友的帮助,以倾诉的过程缓解压力。

换句话说,是吧自身的包袱让别人分担一些,从而起到减轻心理压力的作用。

(5)采用科学的生活方式,合理安排生活节奏

调节好饮食会滋养心情。早餐一定要吃,尽可能食用牛奶、蛋、水果,以补充自己的蛋白质与钙质的摄取量,以增强耐力与意志力。经常不吃早餐的人,不但无精打采,而且意志力也比较薄弱。

注重养心和养肝,可以多喝玫瑰花茶或菊花茶、莲子茶,因为它们有清肝解郁的作用,长期和对抑郁很有帮助。多吃莲藕、莲子、小麦、甘草、红枣、龙眼干等,这些都有养心安神的作用,对抑制焦虑、抑郁都很有帮助。

核桃、鱼类等含有较多的磷质,对养脑会很有助益。另外要做到起居有常、睡眠充足、劳逸结合,学会在繁忙中求得休息。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工作之余养花植树、欣赏音乐、练习书法、绘画、打球、练太极拳、登山等,可以怡人情志,调和气血,利于健康。还有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增强抗病能力。

生活单调是许多冠心病形成的原因之一,对调节不良情绪、心理失衡方面也是不利的。所以我们应建立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着对于提高身体素质,防止积劳成疾、调节心理平衡也极其重要。

(6)及时宣泄不良情绪

当感到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出现悲伤、愤怒、怨恨等情绪时,要用于在亲友面前倾诉,作合理的宣泄;不要自己生闷气,把不良心情压抑在内心,而应当学会倾诉。

每个人的周围总会有几个知心朋友,当产生不良情绪时,朋友们聚一聚,一壶清茶,一杯咖啡,就是论事倾诉一番,把自己积郁的消极情绪倾诉出来,以便得到别人的同情、开导和安慰。

美国有关专家研究认为:“一个人如果有朋友圈子,就能长寿20年”。可见朋友对一个人生活的重要性。现实生活中宣泄的方法很多,人与人因个体差异和所处环境、条件各异,采用宣泄的方式也不同。

从小小的一声叹气,到大声痛哭、疾呼、怒吼,以及打球、散步、聊天等,都可以起到宣泄的作用。哭是人类一种本能,是人的不愉快情绪的直接外站流露。现实生活中除了过度激动外,哭总是由不愉快引起的。

因此从医学角度讲,短时间内的痛苦是释放不良情绪最好方法,是心理保健的有效措施。

因为人在情感激动时流出的泪会产生高浓度的蛋白质,它可以减轻乃至消除人的压抑情绪。有关专家对此进行研究,其结果表面健康男女哭的比有病者哭的多。

不过,只是在内心受到委屈和不幸到极大程度时才哭,如果遇到事情就哭,时时哭哭啼啼,事事悲悲切切去,反而会加重不良情绪体验。“喜怒哀乐,人之常情”,生活在充满矛盾的世界上,谁人不曾遇到过生气别扭、令人气愤发怒的事情呢?而现实生活中,也不乏生气、盛怒而亡者。

俗话说“一碗饭填不饱肚子,一口气能把人撑死”。历史上诸葛亮三气周瑜,周瑜在恼恨暴怒之下,口吐鲜血而亡。所以,我们遇事不生气。气出病来,谁来替?谁得意?

对引起心理失衡的问题,选择恰当处理方式给予解决,为最佳的办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中老年要正视生活嬗变 生命价值的崇高追求

全文共 2797 字

+ 加入清单

生命价值崇高追求

人的生命是宝贵的,因为只有一次。人要做的,不是要在这有限的生命里学会享乐,而是要懂得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如何让自己活得有价值。

在你年老时,回想起自己一生的历程,所度过的风风雨雨,虽然历经坎坷,但你过得很快乐,很充实,同时会觉得这一生没有白白地被浪费,你会露出孩子般灿烂的微笑。

(一)享受生命

生命首先要快乐的。毕竟我们要在享受生命中去发挥生命。一个人若整日为事情忧心,那么,就算他能很大地体现生命的脚趾,他是不快乐的,他的生命也不是快乐的。

这有何用?我们连简单的享受生命都做不到,又怎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生命?

因此,要先学会享受生命,从而善于利用生命的好处来使自己得到享受,让自己以最佳状态准备展示生命。

学会享受生命之后,自然要学会发挥生命的价值。现代社会万般复杂,有很多人生道路供我们选择。但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一是找一项稳定的工作,满足于现状。

二是不断地尝试各种工作,丰富人生,丰富生命,更大程度地给生命开拓多种道路去展示自己的价值。当然后者比较好,也比较难。

然后,生命就一次,失去就没了,我们不能浪费它。要更大程度地展示它。所以,我们要懂得从各方面去发挥生命,使生命的价值提的更高!

生命的价值是无限大的,它是什么,任谁也无法做出精准的答案。而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要明白生命的价值,珍惜生命,展示生命,在最大限度上体现生命的价值!

(二)珍惜生命

一个人就代表一个生命。自一个人出生以来,自然赋予他一个生动、有灵气的生命。这使一具枯燥暗淡的躯体是熠熠生辉,也给大千世界的发展带来了一个希望。

一个人的生命仅有一条,失去了才珍惜未免太晚了,而幻想永远让生命存活下去,就更加不切实际了。处于种种原因,生命告诉我们,我们要珍惜它!生命的价值是无限大的。像鲁迅、巴金、爱因斯坦等伟人,他们都把自己生命的价值突出地体现出来。

对我们来说,他们早已把生命价值体现的淋漓尽致了。然而,实际上这仅是冰山一角。我们很难一一地描述生命的价值。它太庞大了,太复杂了!因此,我们要尽最大努力去展示生命的价值。

(三)生命价值和意义

生命的价值,没有人可以定义,也没有人能定义得了。人有富穷之分,但绝无贵贱之别。财富知识一种物质,与精神是相对的,它也是由人去创造的,它也能从某个方面来证明某个人的能力价值。

但它不证明人的生命价值,也不是生命的真正价值。作为社会主体的个人来说,要想生活必须需要钱财,这是我们作为人的基本需要。但我们生活的价值仅仅只局限在生存的需要中,那何尝不是一种悲哀!我们是人类,除了生存还有自己的思想。

无论我们的思想是伟大,还是卑微,它都是左右生命进取或颓废的舵手。

生活的基本要求是满足我们的生命的延续,但有些人却追求生存的奢侈。于是人的认识价值观便有了分歧,生命的取向也趋于分化,生命的价值也就被蒙蔽,甚至是落魄为财富的争端。那何尝不是误入歧途。

以至于社会上有一些谬论,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都是对生命的价值一种扭曲。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无限的世界里,一切事物都会随着世界的变化而改变。也许你在经历了失败后就一蹶不振,你认为你的生命总是失败,便没有了任何价值。

但有一点,你却忘记了,你还活着,那么你的生命价值还是存在的。只要你有信心和恒心,放下心中的包袱,去努力,那么你的生命价值就攀上了人生价值的最高点。

(四)生命价值属性

生命的价值,其实不是生命高深的哲学,令人捉摸不透。它是切切实实存在于我们身边,就如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很安静从容地藏在我们每个普通人的灵魂深处。

我们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生存的环境造就了我们思想的原形。而阅历与经验,人生的风风雨雨也铸就了我们思想的属性。但现在生活的过程是如此的劳累,精神的压力是那么的繁重。

于是我们总在困惑中寻求,我们在失败时总希望能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而不是从内心挖掘真正能帮助自己的东西。因而使我们失去了信仰,也失去了生命价值的真谛,也便忘记了生命的价值所在。

既然上苍赋予了我们生命,那么,不管我们的生命或强或弱,都不能抹杀我们生存的意义,也不能否定我们生命的价值。一滴纯净的水,在阳光的照耀下,它会折射如彩虹般绚烂的光泽。

一片纯粹的叶,在春风的轻拂下,它会展现出如青山般昂然的绿意。弱小的生命,只要我们注入坚强不屈的精神,那么我们生命的价值便会放出绚丽的光辉。例如张海迪,虽然她的生命是脆弱的,但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自强不息,最终也实现了自己生命的价值。

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生命的宽度,还在于它给人们留下了什么样的记忆。就像臧克家老先生的一首诗中所写:“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难道不是这样吗?有的人生命就像愈后彩虹一样,虽不长久,但却美丽。

(五)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

生命在于奉献。大诗人裴多菲说:“生命的多少时间计算,生命的价值是用贡献来计算。”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到他贡献什么,而不应看他得到什么。”

如果一个人成天想着拥有权力、金钱,那么他过多地追求的是得到,是对社会的索取。实际上,人的一生只要是奉献,不管是长久的默默无闻的奉献,还是瞬间发出来的灿烂光华,都是生命的永恒。

这就好比石桥与彩虹,石桥长久地稳固架于两岸之上,默默地使两岸的人们彼此沟通,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生命……

所以它的生命是有价值的。彩虹只是在雨过天晴的瞬间出现,但它那瞬间的美丽给人们留下了永久美好的回忆,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欢乐……

所以它的生命也是有价值的。彩虹非常美丽,但彩虹的生命没有石桥长久。石桥也的确没有彩虹美丽,但石桥却使两岸彼此沟通。

我们的老师也是这样,他们把自己的青春献给讲台,把自己的心血倾注于每一位学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不踌躇,迎来一届又一届年轻人,送走了一代又一代栋梁才,即便皱纹爬上前额,黑发染成银丝也无怨悔。

这样长久默默地奉献不正是生命价值的充分体现吗?所以我们要珍爱自己的生命,善待生命的价值,这样活着才有意义。

(六)为生命喝彩

为精彩赞叹,是澄明境界,是一种面临磨难而坦荡从容的气度,是对生活万般的热爱和对美的事物无限向往。其实拥有一切的人,他永远体会不到什么是渴望、期待,以及如何用美好梦想滋养自己的灵魂。

只有把自己的欲望减少些,快乐才会多一些。要时刻给自己的心加把锁,才能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锁住自己的贪念,才能战胜自己,用足够的耐心走向成功的彼岸。

每个人生命中都渴望健康、爱情、美丽、才能、权利、财富、名誉,但是漏掉了人生最重要的一项;生命最重要的是宁静淡泊的心境。

许多人到晚年才获得宁静的心境,在生命大限来临之时,往往是嘱咐家人、朋友互相互敬互爱互助,不会提及财富、权利、名誉、美丽。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每个生命最终都会终结,让我们珍惜生命,用宽容安慰他人因失误而愧痛的心,让心存感激,心怀感恩,表达诚意。人格美丽是神奇巨大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中老年要正视的生活嬗变 满怀激情拥抱生活

全文共 2121 字

+ 加入清单

满怀激情拥抱生活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人一跨进60岁的门槛就步入了老年期。老年期是人生历程中最后的时期。进入老年期后,生理、心理、社会关系诸多方面都会出现一系列变化。

人体的各组织和器官结构、功能方面都会逐渐出现了种种推行性的衰老变化现象。

如在生理方面、神经、呼吸、消化、循坏、内分泌、骨骼、肌肉等系统的机能,均趋于衰弱。

伴随着社会生活条件的改变,老年人的心理机能也会发生种种变化。

如记忆力减退,思维迟缓,情绪不稳定,有时人格亦会出现较大改变。

老年人离退休后,工作和生活环境发生了一系列转折,如从工作上的参加者转为闲暇为者,从紧张的生活转为清闲的生活,从接触的人多事多到接触的人少事少。

也就是说,从动态转为静态,从面有可能思想上由积极状态变为消极状态,精神上由有依赖感变为无依赖感,在思想、生活、情绪、习惯、人际关系等方面出现不适应。

首先,老年人不比年轻人,易患躯体疾病,如特别易患高血压、动脉硬化、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这类疾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

预防和适当的治疗是保持晚年情绪愉快,延长寿命的重要方面,要及时和定期检查身体,早发现,早治疗。

其次,老年人要接受现实,保持情绪乐观。要充分认识到人生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是不可抗拒的。

对于进入老年期以后躯体的生理和心理各方面趋于衰退的变化,在思想上要有所准备,正确对待,泰然处之。要在离退休前做好思想准备,安排好离退休后的生活,是生活内容丰富多彩。

再次,老年人应该坚持学习,老有所事,“学到老,学到老”。坚持学习,可使自己紧跟时代的车轮前进,使自己放宽眼界,任然生活在集体之中。要将学习所得,加上自己过去的知识和经验,奉献社会,做些有益于集体、公众的事,使生活过得更有意义。

坚持学习,进行脑力锻炼,可以提高老年人的心理活动功能力,特别是记忆力和智力。坚持学习正是延缓推迟衰老的重要措施。

尽可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具体条件,在机关、单位以及家庭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把自己余年中尚存的潜能发挥出来。

老年人经验多,阅历深,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任然可以继续发挥作用。这样不但有益于社会,也有益于老年人本身,使他们的内心世界重新变得充实起来,有利于克服或减少那种老朽感、颓废感和空虚感。

再次,老年人还要培养兴趣爱好,丰富生活,把闲适的生活安排的饶有乐趣,丰富多彩。这是老年人心理卫生的一个重要问题。

到户外或公园进行一些自己喜欢的轻微体育活动,如散步或慢跑,练习气功或打太极拳等,可以呼吸新鲜空气,增进血液循环、青春焕发的感受。老年人还可以通过养鸟、养鱼、种花等来填补生活上的空白,增加生活的兴趣,使自己精神有所寄托。

有些老人,兴趣与爱好愈来愈少,日子长了,可产生“活着无意义”的悲观情绪。有所爱好,对青壮年和老年人都是重要的。

样既可以丰富生活内容,激发对生活的兴趣;又对大脑具有积极意义的休息,可以协调、平衡神经系统的活动,是神经系统更好的调节全身各个系统和各个器官的生理活动。因此,有爱好对推迟和延缓衰老起积极作用。

最后,老年人要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一方面老年人自己应有自知之明,不要倚老卖老,指手画脚,发号施令,进行所谓权威性指挥,而要实事求是,承认“弱者”的地位。另一方面作为晚辈,则应该理解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充分体谅他们各种能力衰退现象以及当前的处境与心情,更多的给予安慰、体贴和照顾,让他们轻松愉快的欢度晚年。

老人对某一事情的看法同别人不一致时,对原则性的重要问题,应心平气和的分析和讨论来求得一致,实在达不到一致时,也应求同存异,而不应因此影响人际关系。

对非原则性的小事,则应多尊重别人的意见,自己谦让些。别人有什么事,主动去帮助别人。应以助人为乐为本,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互敬互助,心情舒畅,这样有益于心理健康。

综合以上内容可归纳为32个字:热爱生活,勤于劳作;心情愉悦,乐观向上;豁达开朗,幽默风趣;兴趣广泛,乐于动脑。

当然,以上所述是针对于老年人的自身方面,亲人和社会给予老年人的关注也是必要的。

老年人普遍都有不安全感和孤独感受。不安全感,主要表现在身体健康和经济保障两个方便。

到了老年,身体感觉逐渐发生器质性和机能性变化,经常发生各种疾病,所以他们担心自己的身体健康,对身体功能很敏感(据调查这类人数占半数或以上)。对经济保障的担忧,主要表现在老年人对生活保障和疾病的医疗和护理保障的担忧。

亲人应多关怀老年人,关系他们的身体状况。社会应在老年人医疗方面给予倾斜,提高社会保障。

老年人的孤独感,较为普遍,且来自各个方面。由权势失落而诱发的孤独,主要发生于离退休的领导人员;失落感和信息缺乏多数是对离退休生活的不适应所致。

最普遍的是老年人在家庭关系中的失落感。老年人渴望天伦之乐,良好家庭关系是他们的精神寄托,失去配偶或老年丧子(女),家庭结构不健全;子女结婚另立门户,老人独户。

子女不与老人来往,不赡养、孝敬老人等,这些情境中的老年人更易产生孤独感。

亲人子女应赡养的义务,供养老人。孤寡老人应由社会福利机构给予赡养,确保老年人的生命安全。给老人以关注、关怀及爱,使他们拥有更美好的夕阳红。

让我们走进老年人,用爱心聆听、去理解,因为他们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中老年要正视生活嬗变 中老年的情绪和情感

全文共 2729 字

+ 加入清单

情绪情感与心理健康

人对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与否的反应。情绪和情感有别于认识活动,它具有特殊的主观体验、显着的身体一生理变化和外部表情行为。

人生常把短暂而强烈的具有情景性的感情反应看做是情绪,而把稳定而持久的、具有深沉体验的感情反应看做是情感。实际上,强烈的情绪反应中有主观体验;而情感也在情绪反映中表现出来。通常所说的感情既包括情感,也包括情绪。

情绪以表情形式表现出来,包括面部表情、言语声调表情和身段姿态表情。面部表情是情绪表现的主要形式。情绪的身体----生理反应是由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的活动产生的。

神经系统和脑的化学过程对情绪的发生和变化有直接的影响。情绪和情感复杂多样,很难有准确的分类。一般认为愉快、愤怒、恐惧和悲哀是最基本的原始情绪。

情绪状态有几种特殊的形式。心境是持久而微弱的情绪状态,可以形成人的心理状态的一般背景。激情是强烈、短暂、爆发式的情绪状态,通常由突然发生的对人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引起。

应激是在人的生命或精神处于威胁情境下,采取必要决定行动时或无力应付受威胁的处境时产生的情绪状态。长时期持续的应激则能引起精神创伤,危机身体健康。

(一)情绪和情感的神经传递机制

情绪和情感,同其他心理活动一样,也是脑的机能。从神经机制来看,情绪和情感是在客观现实的影响下,以大脑皮层活动为主导,皮层和皮层下中枢的神经过程协同活动的结果、

如果外界的刺激使人原有的一些动刑得到维持和发展,人型得不到维持和发展,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和情感。亲人的团聚,观点一致者谈话的情投意合等所产生的欢乐,便是大脑皮层原有的动型得到维持的表现。

而“在习惯的生活方式产生改变时,例如失业或亲人死亡、信仰粉碎时,所经历到的沮丧情感,其生理基础则大半是在于旧的动型遭到改变,遭到破坏,新的动型又难以建立起来。”

人的大脑皮层上的各种动型又是多层次的、相互制约着的。当外界的刺激使一些次要的动型遭到破坏,而使另一些更主要的动型得到维持和发展时,人也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和情感。

大脑皮层上的动型的维持和破坏所因为的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通过扩散集中、相互诱导的作用就能相应地引起和改变皮层下中枢的活动。这些活动引起的神经过程,又会通过转入神经的传导,从皮下层中枢反馈到大脑皮层,影响着大脑皮层正在进行着的活动。人们的情绪和情感就是大脑皮层和皮层下中枢这样的协同活动的结果。

情绪的产生不单纯决定于外界刺激和机体内部的生理变化,而是外部刺激、机体的生理变化和认识过程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植物性神经系统激起内部器官和机体其他部分的活动时,只是引起一种模糊的、末分化的情绪状态,经过本人对这种迷糊的情绪状态加以“解释”,才能决定当时的情绪体验。而这种解释既和一个人的知识经验有关,又和当时情景中知觉到事实有关。

可见,这种“解释”和机体变化对大脑皮层的反馈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着当时情绪体验。例如,某人在过去经验中遭遇到某种危险,最终平安度过。当它在经历这险境时,回忆过去,作出估价,便能对此泰然自若,再无恐惧和惊慌之感。

(二)情绪和情感的区别

我们一直讲情绪和情感作为一个统一心理过程来讨论,但从产生的基础和特征上看,二者有所区别。

首先,情绪出现较早,多与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情感出现较晚,多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婴儿一生下来,就有哭、笑等情绪表现,而且多与食物、水、温暖、困倦等生理性需要相关。情是在幼儿时期,随着心智的成熟和社会认知的发展而产生的,多与求知、交往、艺术陶冶、人生追求的等社会性需要有关。因此,情绪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但只是人才会有情感。

其次,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暂时性;情感则具有深刻性和稳定性。情绪常由身旁的事物引起,又常随着场合的改变和人、事的转换而变化。所以,有的人情绪表现往往喜怒无常,很难持久。

情感可以说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稳定的态度体验。如对一个人的爱和尊敬,可能是一生不变的。因为如此,情感特征常被作为人的个性和道德品质评价的重要方面。

最后,情绪具有冲动型和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人在情绪左右下常常不能自控,高兴时手舞足蹈,郁闷时垂头丧气,愤怒时又暴跳如雷。情感跟多的是内心的体验,深沉而且久远,不轻易流露出来。

(三)情绪和情感的联系

情绪和情感虽然不尽相同,但却是不可分割的。因此,人们时常把情绪和情感通用。一般来说,情感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并通过情绪表现出来。

反过来,情绪表现和变化又形成的情感的制约。当人们干一件工作的时候,总是体验到轻松、愉快,时间久了,会爱上这一行;反过来,在他们对工作建立起深厚的感情之后。由此可以说,情绪时情感的基础和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深化和本质内容。

(四)情绪与健康

情绪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情绪的产生与其天然生理需要是否获得满足有关。例如,饥饿时出现不满意的情绪反应,饮食时可引起一种生理的快感,这在人与动物之间是没有很大区别。

因此情绪一般有较明显的外部表现特征,具有较大的情境性、短暂性和冲动性,它经常处于一种不断变化的状态,如剧烈的悲伤、狂热的惊喜、强烈的愤怒等。一般来说,某种场景一旦消失,与之相关的情绪就会减轻或随之消失。

而情感则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社会各种错综复杂关系的变化而形成的。它是人们对其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充分满足而出现的一种反应,是人类所独有的。

情感的性质一般常与相应的社会事件密切相关。与情绪比较,情感更稳定。其内涵更为深刻。如责任感、荣誉感、集体感、道德感、美感、理智感、求知欲望等,都是人类常见的一些情感反应。但在现实生活中及文学类作品中,情绪和情感常被作为同义词而混用。

一般来说,自我需求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快乐和积极的情绪情感,如满意、喜悦、狂喜、幸运、欣喜等积极极肯定情绪;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则产生苦恼和消极的情绪情感,如痛苦、忧愁、悲伤、凄凉、绝望、厌世等消极否定情绪。

积极的情绪,可明显提高人的活动能力,起到“减力”作用,如表现为精神不振、灰心丧气、悲观厌世等。

情绪的表现有强弱之分,越是涉及有关自己的前途和命运的重大事件,人们的情绪反应就越强烈。如从微温到暴怒,从担心到恐惧,从愉快到狂喜,情绪反应的强度越大,对整个自我的影响就越大。

因此,情绪的强弱取决于引起情绪事件的严重程度,该事件对个人的重要性及对个人的目标实现的影响程度。

中老年人导致情绪不稳定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即有生理性的原因,如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等引起的情绪变化,也有心理性和社会适应不良性原因。

但是,不管客观原因如何,情绪不稳定总是与自己某个方面的缺陷及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有关。平时要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情绪障碍严重者寻找心理医生咨询指导,以及时解决自己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